【制藥網 行業動態】2025 年 11 月 5 日,和鉑醫藥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與 Umoja Biopharma 深化戰略合作的公告,引起業內關注。雙方決定將諾納生物的 HCAb Harbour Mice 平臺、NonaCarFxTM 平臺與 Umoja Biopharma 的 VivoVecTM 平臺深度融合,共同推進多款體內 CAR-T 細胞產品研發。
作為和鉑醫藥技術矩陣的核心組成,HCAb Harbour Mice 平臺是全球稀缺的全人源抗體研發基石。該平臺通過轉基因技術突破傳統模型免疫原性高、效率低的局限,可同時生成全人源重鏈抗體(HCAb)與經典雙鏈抗體(H2L2),其中重鏈抗體分子量僅為常規抗體的一半,在保持強效抗原識別能力的同時,具備更強的目標組織穿透力,且解決了輕鏈錯配問題。這種獨特優勢使其在雙抗、多抗及 CAR-T 等復雜分子研發中具備先天優勢,目前已支撐諾納生物與全球 110 多個合作伙伴開展 300 多個項目,19 個以上分子進入臨床開發階段。而 NonaCarFxTM 平臺作為諾納生物在 CAR-T 領域的專項技術成果,聚焦于 CAR 結構的精準優化與功能增強,通過對靶向域、信號傳導域的模塊化設計,可顯著提升 CAR-T 細胞的腫瘤識別特異性、體內存續時間及殺傷活性,與 HCAb 平臺形成 "抗體發現 - 細胞改造" 的技術閉環。
與之互補的 VivoVecTM 平臺,則是 Umoja Biopharma 破解體內 CAR-T 遞送難題的核心武器。作為先進的體內基因遞送技術,其通過優化的慢病毒載體系統,可直接將 CAR 編碼基因遞送至患者體內的 T 細胞中,實現 T 細胞的原位改造激活,無需體外細胞提取與培養流程。支撐這一技術的是 Umoja Biopharma 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先進慢病毒載體開發和制造工廠,該工廠具備規模化生產高質量載體的能力,為技術轉化提供了堅實的生產保障。相較于傳統體外 CAR-T 療法,VivoVecTM 平臺不僅大幅縮短了治療周期,更通過標準化的遞送系統降低了生產成本,為提升免疫療法的可及性奠定了基礎。
在三大平臺的協同支撐下,和鉑醫藥已構建起頗具潛力的體內 CAR-T 研發管線。依托 HCAb Harbour Mice 平臺篩選的高特異性靶向抗體,結合 NonaCarFxTM 平臺的 CAR 結構優化技術,公司已針對血液腫瘤與實體瘤布局多個研發方向。其中針對 CD19 陽性血液腫瘤的候選產品已完成前期靶點驗證,其采用的全人源重鏈抗體靶向域展現出更低的免疫原性;針對 Claudin18.2 陽性實體瘤的管線則利用重鏈抗體的組織穿透優勢,嘗試解決實體瘤治療中 CAR-T 細胞浸潤不足的難題。這些管線均計劃采用 VivoVecTM 平臺進行體內遞送,目前已進入臨床前評估階段,有望在 2026 年前提交 IND 申請。值得注意的是,和鉑醫藥的管線布局延續了其 "平臺驅動" 的戰略特色,所有候選產品均可通過三大平臺的技術迭代實現快速優化,體現出高度的靈活性與創新性。
這場技術聯姻的背后,是體內 CAR-T 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。自 2017 年全球頭款 CAR-T 療法獲批以來,這一 "活體藥物" 已展現出明顯療效,復發難治性大 B 細胞淋巴瘤患者接受治療后,總緩解率約為 80%,40%—60% 的患者可達到 5 年以上長期生存。但傳統體外 CAR-T 療法存在的制造周期長、生產成本高、適用人群有限等問題,嚴重制約了其臨床普及 —— 國內已上市 CAR-T 產品價格普遍在百萬元級別,且主要覆蓋血液腫瘤領域。體內 CAR-T 療法的出現恰好破解了這些痛點,市場研究顯示,全球 CAR-T 療法市場規模 2025 年將突破 110 億美元,到 2034 年更有望飆升至 1900 億美元,其中體內 CAR-T 預計將占據半壁江山。在中國市場,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 2030 年 CAR-T 市場規模將達 289 億元,實體瘤領域的未滿足需求尤為突出,僅胃癌年新增病例就達 36 萬,為體內 CAR-T 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。
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,此次合作形成的技術壁壘頗具競爭力。目前全球布局體內 CAR-T 的企業多聚焦于單一技術環節的突破,而諾納生物與 Umoja Biopharma 的組合實現了 "抗體發現 - CAR 設計 - 基因遞送" 的全鏈條覆蓋。HCAb Harbour Mice 平臺的全人源優勢可降低藥物免疫原性,NonaCarFxTM 平臺的結構優化能力提升療效,VivoVecTM 平臺的遞送技術保障可及性,三者協同產生的 "1+1+1>3" 效應,有望使合作產品在安全性、有效性與經濟性上形成綜合優勢。此外,和鉑醫藥此前已通過技術授權模式與阿斯利康、輝瑞等國際頭部建立合作,累計合作金額超百億美元,這種開放的合作生態為未來產品的全球商業化奠定了基礎。
對患者而言,體內 CAR-T 療法若能成功落地,將使腫瘤治療從 "個體化定制" 走向 "標準化治療",患者無需等待漫長的細胞制備過程,可實現即時給藥;百萬元級的治療費用也有望通過技術迭代大幅降低,讓更多普通患者負擔得起。尤其是在實體瘤治療領域,隨著靶向 Claudin18.2、GPC3 等靶點的體內 CAR-T 產品研發推進,有望為胃癌、肝癌等高發腫瘤患者提供全新治療選擇,填補當前臨床治療的空白。
從協議條款來看,諾納生物將獲得首付款、選擇權付款及里程碑付款,Umoja Biopharma 負責后續開發與商業化。隨著合作的推進,三大平臺的技術融合可能催生更多創新療法,甚至拓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,進一步放大市場價值。
免責聲明:本文由AI生成,在任何情況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,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