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】據部分藥企透露,近段時期以來,由于配方顆粒穩增,不少中藥企業明確表示受益于中藥配方顆粒放開,并提出了定增擴產能計劃。另有分析人士預計,進入四季度,中藥配方顆粒將增厚相關公司業績。
中藥配方顆粒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,經現代工業提取、濃縮、干燥后,制成粉狀或顆粒產品。由于其性味、歸經、功效與原中藥飲片一致,保持了原中藥飲片的藥性藥效,符合中醫臨床用藥要求。并且沖服簡單、方便,符合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,因此廣受患者青睞。在此背景下,中藥配方顆粒的相關的加工、調配設備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。
配方顆粒標準高門檻
筑起行業護城河 藥品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,我國對中藥配方顆粒標準近年來也不斷提高。
據了解,自《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》(征求意見稿)發布后,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-2030》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“十三五”規劃;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的《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控制與標準制定技術要求(征求意見稿)》也于11月初截止反饋意見的收集……政策頻出,在業內看來是行業將從試點走向正式生產、市場逐漸放開的積極信號。
有業內人士預測,到2017-2020年,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近400億元。
“新的配方顆粒企業應具有獨立的生產線和生產質量管理體系;此外,為了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,新的配方顆粒企業要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及品種數量,并作為中藥配方顆粒GMP認證的基本條件。”某藥企一從事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究人士建議。
中藥配方顆粒迎市場
自動調配設備將大展拳腳 在國家政策以及中藥配方顆粒自身的發展中,其市場必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。與此同時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加工設備、調配設備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。
據了解,雖然目前中藥配方顆粒采用了大量的現代藥學生產技術,如超臨界提取、色譜分離、包合和微粉等來生產高品質且安全可靠的中藥制劑。但從整體情況來看,我國的中藥配方顆粒仍處在市場標準不統一、試點生產的階段。因此要推動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的發展,相關的制藥機械設備行業也需加大力度。
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中藥配方顆粒調配設備開始不斷向半自動化、自動化方向發展。
筆者獲悉,河池市人民醫院為方便患者服藥的需求,今年的3月引進了一種中藥配方顆粒自動調配系統。據介紹,該系統是一種新型的替代人工配制中藥配方顆粒的機器,能夠按醫生處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藥劑量、味、劑數等配方參數,實時自動完成識別、稱重、計量動作。
中藥配方顆粒自動調配系統具備計量精度高、動作快捷、使用安全等特點,其性味、功效與原生藥基本一致,且具有不需煎煮、直接沖服、服用量少、療效確切、衛生安全等優點,適合現代人生活節奏,給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。
筆者還了解到,神威中藥研發出了一種智能調配式中藥配方顆粒。目前已被河北省中醫院中藥房采用。據介紹,患者只需要把經過智能調配機配置的中藥配方顆粒倒進杯子,用熱水沖開服用,就像喝速溶咖啡一樣簡單。
“每個顆粒桶都裝有一味中藥顆粒,醫生開出的電子處方將通過系統自動發送到發藥終端,工作人員根據指示燈取下藥柜上的中藥配方顆粒桶,經過智能調配機進行自動調配。若出現錯配、漏配現象,機器還會自動提示。這使每副中藥的計量更,安全性更高。”工作人員如是表示。
小結:自動化、智能化技術的提高為中藥配方顆粒的調配帶來很大的便利性和性。在中藥配方顆粒迎來發展契機的條件下,顆粒調配機等相關設備也需加強技術革新,研發出高智能、高標準、高質量的設備,助力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更快駛入“快車道”。
(部分資料參考:醫藥經濟報人民網-廣西頻道等)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