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服液生產對設備精度、無菌性要求高,一套科學的驗收標準是避免后續生產隱患的關鍵。不少企業因驗收時忽略細節,導致設備投產后面臨精度不達標、無菌性失效等問題,既延誤生產又增加成本,因此驗收需從核心維度逐項把控。
首先是灌裝精度驗收。需選取不同規格的口服液瓶(如 10ml、20ml)進行抽樣測試,連續灌裝 50 瓶后,用高精度量具檢測每瓶容量。合格標準為:容量誤差需控制在 ±0.02ml 內,且單次測試中誤差超標的瓶數不超過 1 瓶。若精度不達標,易出現藥液量不足引發客訴,或量過多造成原料浪費。
其次是無菌性能驗收。驗收時需模擬實際生產場景,采用無菌藥液(或替代介質)連續運行 1 小時,之后對灌裝管路、針頭及成品進行微生物檢測。要求管路內壁無殘留污漬,成品微生物指標符合國家口服液生產標準(如細菌總數≤10cfu/ml),避免因設備無菌性不達標導致批次報廢。
再者是運行穩定性與效率驗收。連續開機運行 4 小時,觀察設備是否出現卡頓、漏液等故障,記錄平均灌裝速度。若設備標注 “每分鐘 80 瓶”,實際運行中速度波動需≤5%,且 4 小時內停機。同時檢查壓蓋 / 封口效果,確保無松動、漏液情況,保障后續儲存運輸安全。
最后是合規性與適配性驗收。查看設備是否具備符合 GMP 標準的材質證明(如接觸藥液部件為 316L 不銹鋼),操作界面是否有清晰的參數記錄與追溯功能。此外,測試設備對不同瓶型、瓶蓋的適配性,確保更換規格時無需大幅改造,滿足企業多品類生產需求。
嚴格按照這些標準驗收,能有效規避設備投產風險,確保灌裝機長期穩定服務于口服液生產,為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保駕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