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品,尤其是危險化學品(危化品),是許多企業、科研院所和高校實驗室的重要物資。然而,它們本身具有易燃、易爆、腐蝕、有毒等高風險屬性。管理稍有不慎,便可能引發嚴重事故,造成人員傷亡、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。
《DB31/T 1564-2025企業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范 》
這個標準規定了企業實驗室在管理危險化學品時,必須遵守的全過程安全要求。
主要規定了以下幾方面內容:
管理責任:明確企業和實驗室的各級安全職責。
采購與運輸:怎么安全地購買和運送危險化學品。
儲存與保管:如何正確分類、存放(如使用防爆柜、雙人雙鎖等)。
使用與操作:實驗人員在使用危險化學品時的安全操作規程。
廢棄處理:如何安全地處理實驗產生的危險廢棄物。
應急管理:制定應急預案,以及發生事故后該如何處置和報告。

《中國危險化學品安全法(草案)》
這部法律草案的核心是為化學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體系。主要規定了:
1、各方責任: 明確化學品從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使用到廢棄處置的每一個環節中,企業、監管部門等各方的安全責任。
2、風險管控: 要求對化學品進行風險識別、評估和控制,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和事故應急體系。
3、法律責任: 對違反規定的行為設定嚴厲的處罰措施,以確保法律得到執行。

長期以來,許多單位在化學品,特別是危化品的管理上普遍存在一個核心痛點:“雙人雙鎖”制度執行難,導致監管流于形式。
根據國家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》等相關法規,對危化品的管理必須實行“雙人雙鎖”,即需要兩名經授權的管理人員同時在場,使用各自保管的鑰匙,才能開啟儲存柜。此舉本意是形成相互監督、相互制約的機制,防止危化品的單人誤用、盜用或流失。
然而,在實際操作中,這一制度常常面臨挑戰:
便捷性與安全性的矛盾:傳統的機械鎖依賴物理鑰匙。鑰匙需要專人保管,但人員外出、休假或離職時,交接不清、鑰匙丟失或復制鑰匙等情況時有發生,存在巨大管理漏洞。更常見的是,為了“省事”,柜門時常不鎖,或者鑰匙直接插在鎖上、放在公共抽屜里,所謂的“雙人雙鎖”形同虛設,變成了“急拿急走,無人監管”的狀態。
記錄與追溯困難:即使執行了雙人開柜,取用記錄也通常依賴于紙質臺賬。手工登記容易出現漏記、錯記、代簽甚至事后補簽的情況。一旦發生化學品缺失或事故,難以快速、準確地追溯責任人和使用詳情,調查工作異常困難。
這種管理上的松懈,為安全事故埋下了巨大隱患。化學品的流失可能流入非法渠道,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;化學品的管理不當則可能被用于制造爆燃物,威脅公共安全;而強酸、強堿等腐蝕性試劑或劇毒物質的隨意取用,極易導致化學灼傷、中毒等實驗室人身傷害事故。
要解決上述痛點,絕不能僅僅依靠人員的自覺性,必須將嚴格的管理制度與可靠的技術手段深度融合,用技術來固化流程、規避人為風險。理想的解決方案應滿足:
1、身份強制驗證:確保只有經過授權的特定人員才能接觸危化品。
2、操作可追溯:所有開柜、取用行為必須被自動、準確地記錄,確保責任可追溯。
3、流程不可繞過:必須從物理上杜絕“一人開雙鎖”或“無鎖可用”的可能性。
其核心作用體現在:
1. 強化安全與合規性:從根本上消除了鑰匙復刻、丟失和違規使用的風險。只有經過系統認證的特定人員才能操作,確保了“雙人雙鎖”制度被不折不扣地執行,特別符合對化學品的高規格管理要求。
2、提升管理效率與便捷性:授權人員“人臉識別”后點擊開鎖即可開門,流程簡單快捷,這大大降低了因流程繁瑣而誘發違規操作的動機,使安全管理制度得以順暢執行。
3. 實現全流程可追溯:系統自動記錄每一次開鎖的人員、時間、具體柜門編號等信息,并生成詳細日志。一旦出現任何問題,管理者可快速追溯源頭,明確責任,為安全管理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。
4. 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擴展性:該智能鎖可作為升級模塊,加裝于絕大多數現有的實驗室危化品柜、儲物柜上,無需更換整個柜體,改造簡便。同時,一套智能管理系統可以聯動控制多 個、分散于不同地點的柜子,實現企業危化品存儲資源的統一、智能化管理。
5、安瑞斯智能鎖依托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,為危化品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現代化解決方案。該產品不僅具備以上所有功能點——包括強制雙人驗證、人臉識別快速開鎖、全流程操作追溯與高度擴展性,更在安全性、合規性與管理效率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。真正做到“技術強化監管,智能賦能安全”。






智能鎖并非追求遙不可及的“未來化”,而是著眼于解決當前危化品管理中最現實、最棘手的“執行難”問題。它通過成熟可靠的技術手段,將嚴格的管理制度固化于便捷的操作流程之中,為企業構建一道既安全可靠又高效便捷的危化品管理防線,是現代化實驗室和工廠安全管理中的實用工具。





免責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