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設備準備
1、安裝聚光鏡、物鏡(建議從4倍鏡開始校準)及工業相機,連接數據線與電腦。
2、開啟電源后依次安裝相機驅動、加密狗驅動及主程序,完成系統初始化。
二、標定與參數設置
1、放置側微尺于載物臺,通過10μm標尺對10×、40×、100×物鏡進行比例標定。
2、在軟件中新建分析任務,選擇對應物鏡的標尺系數,設置采集分辨率(如2000×2000像素)。
三、動態圖像采集
1、將分散好的樣品置于流動池或微流控芯片中,通過高速CMOS相機(幀率100-10,000fps)捕捉顆粒運動軌跡。
2、調節自動曝光和白平衡,確保顆粒邊緣清晰且無光暈干擾。
四、數據處理與分析
1、使用灰度閾值分割或機器學習算法提取顆粒輪廓,計算等效直徑、長寬比、圓度等43項形貌參數。
2、通過三維成像模塊分析顆粒厚度分布,結合統計學生成動態粒徑分布曲線。
五、關鍵注意事項
1、樣品要求:需充分分散且濃度適中,避免顆粒重疊影響測量精度。
2、動態追蹤:高速攝像需匹配顆粒運動速度,確保軌跡連續性(如石墨負極材料測試需≥500fps)。
3、數據驗證:建議多區域采集圖像(≥5張)以提高統計可靠性。